top
首页 >三叉戟2 >《三叉戟》里的“防弹老年团”,了解一下?_才播4集,《县委大院》就收获了好评如潮,这8位黄金配角功不可没

《三叉戟》里的“防弹老年团”,了解一下?_才播4集,《县委大院》就收获了好评如潮,这8位黄金配角功不可没

作者:投稿 时间:2025-03-06
  • 《三叉戟》里的“防弹老年团”,了解一下?

    “《三叉戟》再次让人看到,国产剧也有这样的潜力:好演员、好剧本、好团队。”

    2020开年来第一男团已经诞生了,他们是:大背头、大棍子、大喷子。

    这些天,一部叫《三叉戟》的剧以8.4的高分悄悄爬上了豆瓣榜单。不少网友成了这部剧的“自来水”,每日一问:《三叉戟》为什么还不火!

    你以为的警匪剧的样子,爆破、反转、年轻男神警察……在《三叉戟》里,这些——统统都没有,倒是凭借搞笑的画风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这个中年警察天团目前已经有了很多代号:“披荆斩棘的叔叔”“防弹老年团”……

    老戏骨集结,剧情集沙雕和正派于一身,金句产出不断,构成了这样一部“画风清奇”的警匪剧——《三叉戟》。

    三个加起来超过150岁的“精神小伙”

    “三叉戟”男团现役成员有:“大背头”崔铁军、“大棍子”徐国柱、“大喷子”潘江海。

    他们年轻时个个都是虎将,追凶破案,被警界荣称为“三叉戟”。人到中年,都退居二线,过着打酱油的日子。做后勤的换换灯泡发发鸡蛋;做巡警的天天处理家长里短,“保温杯里泡枸杞”已经成了标配。

    打破这一切平静的,是三人的好兄弟夏春生的牺牲。为了追查犯人,三人重新集结,回到一线,同时也破获了一起洗钱大案,续写“三叉戟”当年的荣光。

    尽管三人的年龄加起来超过150岁了,但重回一线后,一个个又都变成了“精神小伙”。

    他们各显神通,一个用脑,一个用武,一个用嘴。

    大背头有着缜密的分析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当卧底时,一会扮大佬一会扮大爷,裹着军大衣混进老头老太太里边搭讪,贡献了搞笑名场面。

    大棒子和大喷子都人如其名,前者擅长追凶打斗,脾气火爆一点就着;后者擅长审讯,一张嘴皮子能把犯人的心理防线全击溃。

    威武归威武,三个大爷聚在一起,日常画风就是搞笑互怼、“欢喜冤家”。

    大背头说另外俩人:“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

    大棍子打造了本剧的金句之一:“我去你个大脚趾豆的!”

    大棍子跟另外俩人斗气,跑到夏春生的坟墓前吐露心声:“要是你那还缺人,把他俩带走好了。”

    自带笑点和萌点的三人,怄气的时候能站成蜡像,让大喷子说的一堆话尬在空气中;团结的时候又能整整齐齐地cue出一个又一个金句。网友甚至表示,看这仨人拌嘴都能看上一天!

    不得不说一句,看老戏骨们飙戏,就是爽。

    饰演大背头的陈建斌,是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皇上”。《甄嬛传》的“角色滤镜”太重,以至于看到可爱叔叔大背头的时候,网友发出疑问:四郎,你还有多少面是我们不知道的?

    陈建斌最近总被网友拉出来“比老”。你一定不是最后一个知道陈建斌远远没到60岁的人。娱乐圈跟他年龄差最小的“尔康”周杰,看起来跟他就像差了一个辈分。连饰演大棍子的董勇都吐槽,“开拍的时候陈建斌看起来就像我叔叔”。

    ·周杰近照

    回顾陈建斌出演过的角色,《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三国》里的曹操,八字胡是标配,中老年形象太深入人心,也就不奇怪了。

    饰演大棍子的董勇,一路过来演过无数警察:20岁、30岁、50岁。当年的他也是个小鲜肉,在《重案六组》里饰演江汉,十分有型;他还在长篇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彭德怀元帅》里饰演过彭老总,一举一动诠释元帅风范。

    与大棍子剧里的“面瘫风”不同,现实中的他经常在微博上发只露半个头的“直男”自拍,热衷于晒宝贝女儿的照片,是个可爱的“女儿奴”。

    ·董勇的自拍。

    饰演大喷子的郝平,常和海清搭档夫妻,当年的一部《蜗居》红遍大街小巷,他是剧里的“国民姐夫”苏淳。同时,他还耕耘话剧事业,被誉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台柱子”,被表演专业学生当作教材学习,是实打实的“教科书式的演技”。

    有了这三个老戏骨坐镇,这剧越看越上头。一个眼神、一个姿态,便能显现出“壮士暮年”、力不从心的样子;一句台词、一个偷笑又能瞬间重回20岁,“志在千里”的感觉也出来了。

    每一集的开头都会插播一段年轻时的回忆,正片中三个老头的气概却丝毫不输,这两段相互照应,让人想起那句歌词:“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清奇画风”的背后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三叉戟》都是警匪剧中的一股清流。

    别的剧讲事儿,有烧钱的大场面、烧脑的悬疑案件;这部剧讲人,细致入微,一个个活生生的就像身边某个熟人。

    陈建斌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它这个里边儿首先是有‘人’,有生活气息,这个特别难得。”

    要想把“人”塑造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注重大量的细节。

    剧里的三个男人是几十年好兄弟的关系。陈建斌在开拍前就建议“围读”剧本,在这个过程中三人很快熟悉。一场剧拍下来,三人天天见面“见得都腻歪了”,也培养出了像剧中兄弟一样的默契。

    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也藏在细节之中,他们都在努力诠释中年警察的力不从心、心有不甘。大动作之后的大喘气已是标配;大背头翻墙是一场很经典的戏,骑在墙上下不去的尴尬场面格外真实。

    董勇在一次发胖后发现自己比原来更符合大棍子的形象,于是就每天晚上睡前多喝水,“肚子挺着、眼泡肿着”,也不再是开拍时能说出“陈建斌像我叔叔”那个模样了。大棍子是剧里的追捕担当,董勇跟武术指导说:“除非这个动作让我死,不然都我自己来完成。”在严寒的拍摄环境下,整部剧的动作戏几乎都由董勇亲历亲为。

    如何将必不可少的女性角色融入到这部“大男主”剧中,也是一个技术活儿。

    大棍子与爱人花儿第一场戏的场景是董勇亲自设计的:花儿一边给大棍子剃头,一边聊着家常,绵绵情意在空气中蔓延,不动声色地展现了两人相濡以沫的情感。这个场景让人想起《老炮儿》里,许晴给冯小刚剃头的那场戏。

    花姐二话不说灌白酒的场面,让人觉得这也是个狠角色。这一对情人颇具“江湖气概”,董勇感叹戏份不够,还吐槽“大背头”陈建斌和陶红饰演的妻子家庭戏太多。有一场妻子安慰大背头的戏,在董勇看来就是:“我看陈建斌一会儿把头放陶红肩上,一会儿搁在腿上,半集没了。”

    老戏骨在前方“飙戏”,优质的制作团队也在后方为作品质量保驾护航。

    《三叉戟》的编剧吕铮,是一名人民警察,干了16年的经济犯罪侦查。“80后”的他,至今已经写了14部小说,其中《赎罪无门》曾被张国立改编为电视剧《爱的追踪》。《三叉戟》这3个“老炮儿”的故事在他脑袋里装了3年,一气呵成,拿下金盾文学奖、燧石文学奖。陈建斌正是被这部小说打动,才接下这个角色,郝平更是看完小说后毛遂自荐饰演大喷子。吕铮还担任了这部剧的顾问,以自己的公安背景来保证服化道的准确性。

    当被问起“三叉戟”有没有原型时,吕铮认为这些角色和所有带过他的老同志高度融合。他别具匠心地安排了一个“小吕”的角色,刚好和他的名字相似。作为小跟班,小吕起到粘合和协助三个大叔的作用,顺便贡献后脑勺给他们弹。小吕不仅有眼力见,还“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吸了好一波粉。

    导演还在这部剧里加入了轻喜剧的元素:三人合并,“闪亮登场”的场景,因打不开门的尴尬急转直下;大背头活动下筋骨,都要安排音乐跟着动作踩点。难怪《三叉戟》天天被观众笑。

    剧里处处藏着细节和伏笔:不起眼的台历彰显这集的人物风格,开头的回忆藏着对情节的暗示。

    情感行至高潮处,一首由王铮亮演唱的《使命》响起,让人听出郑钧的那股复古摇滚味。

    《三叉戟》再次让人看到,国产剧也有这样的潜力:好演员、好剧本、好团队。

    当警匪剧遇上“中年危机”

    从戏里到戏外,这个年龄偏大的主创团队,处处都写着一个词儿:“中年危机”。

    大背头追捕犯人,结果把人跟丢了不说,还落得个包被划了、尿在裤子里的结局;大棍子教训人没开执法记录仪,被人恶剪后发到网上炒作,停了职;大喷子为人油滑,到处溜须拍马,不小心翻车,气得大棍子不理他。

    编剧吕铮无意塑造“高大全”的形象,郝平正是喜欢这一点,认为人物“丰富多彩”。

    实际上,观众已经见过太多完美男神的形象,稍不注意就会唤起“油腻PTSD”。这3个角色,反而十分讨喜。

    角色们在剧中经历“中年危机”,而在戏外,50岁上下的演员们也在体验着同样的困境。

    今年刚好50岁的陈建斌,对大背头的力不从心感同身受。他坦言,有场他修车时从车底下探头起来的动作,以前觉得很简单,现在却很费劲。

    董勇回忆当年拍《重案六组》时,爬几米跟闹着玩似的,“蹭”就上去了,现在像茶几这样的高度,都要扶着腰。

    这是他们与角色相通的一部分,几乎不用靠“演”。

    这样一部“中年style”的剧,曾让人怀疑是否有市场。有人曾和吕铮说,写三个老炮儿是没有流量的。

    的确,在粉丝经济流行的当下,“小鲜肉+老戏骨”的搭配模式,深受资本的青睐。这部作品也正遭遇“中年危机”,没邀请任何流量明星。董勇笑称:“用我们仨,老板都抱着亏的准备。”

    事实上,《三叉戟》的观众们用一路走高的口碑和收视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流量鲜肉”霸屏的时代正在过去。前有《人民的名义》全“腊肉”集结打造了爆款,后有“姐姐”、中年女明星成为高频讨论词汇。

    在演艺市场上,“中年危机”正逐步找到出口。

    《三叉戟》中有这么一段:三人并排撒尿,感叹“想当年迎风尿五丈,现如今顺风滋一鞋。”

    陈建斌曾在采访中说:“当一代人面临着属于你们的时代要过去了的时候,不服从命运的安排,还想跟命运交手和抗争,我喜欢挑战命运,也是感同身受。”就像李宗盛在《山丘》中唱的那样:“向情爱的挑逗/命运的左右/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

    这同样是《三叉戟》这部剧的精神内核。

    他们做到了。当三个中年男人并排前行,只留给世界一个潇洒的背影时,才真正值得人说出那句:“正道的光,洒在了大地上。”

  • 才播4集,《县委大院》就收获了好评如潮,这8位黄金配角功不可没

    大院之内有喜怒哀乐,大院以外有千家万户!

    由胡歌、吴越、张新成领衔主演的《县委大院》播出后,收获了好评如潮,相关的话题热度也处于不断攀升的状态。

    无论是一脸愁容的黄磊、嬉皮笑脸的朱雨辰、朴素随和的万茜,还是戴着安全帽的吴越、满脸青涩的张新成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位演员,众多熟脸配角也陆续登场,让观众在开启“认脸模式”的同时,还会忍不住感叹一声:“这不是那谁嘛?”

    虽然电视剧《县委大院》里的人物众多,演员的演技也都在线,但脱颖而出的八位黄金配角却有着更加出彩的表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王骁—剧中扮演乔胜利,王馥荔之子,1978年出生,44岁

    乔胜利是一位基层干部,为督促拆迁经常挨骂,是干着实事却不落好的冤种人设。

    因为工作忙,成天到晚不着家,所以“老婆都要连夜改嫁了”。

    扮演乔胜利的王骁戏份不多,但独自一人在家煮饺子吃的镜头却让人看得心酸。

    这是一段独角戏,王骁没有一句台词,但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变化的肢体语言却演出了大写的难!

    王骁是热播剧的常客,因为在《三叉戟》、《流金岁月》、《今生有你》、《我们的婚姻》、《因父之名》、《大考》等影视剧中的表现都很出彩,所以选择代表作比较困难。

    不过,说到王骁,观众一定会想到他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扮演的司命星君,所以选择这部剧作为他的代表作,应该没有问题。

    2、任程伟—剧中扮演梁宏伟(三宝),上海戏剧学院毕业,1970年出生,52岁

    任程伟扮演的梁宏伟是光明县鹿泉乡长岭村的村主任,一出场就给观众留下了特别圆滑的印象。表面上梁主任不赞成告状,可一转头你会发现村民的行为都是他鼓动的。

    是不是觉得双面人梁宏伟主任挺有趣,虽然会跟上级玩玩儿心眼儿,用用套路,但应该不是坏人。

    说起来梁宏伟这个角色只是剧中的小人物,但扮演者任程伟活灵活现的呈现,不仅让观众觉得他和角色的契合度高,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了既真实又接地气的感受。

    任程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和周杰,王琳是同学,如今在国家话剧院就职。

    因为身高1米85的任程伟年轻时既帅气又魁梧,所以扮演的角色大多是警察、军人类的正面形象。

    任程伟出演过《战长沙》、《有你才有家》等多部影视剧,但代表作我会选择他和曹颖共同出演的《大雪无痕》。

    因为凭借出演该剧,任程伟曾收获了金鹰奖最受观众喜爱男演员的称号,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

    3、刘钧—剧中扮演李国春,山东艺术学院毕业,1972年出生,50岁

    必须承认,正午阳光的确会选角,刘钧扮演的组织部长李国春在剧中一亮相,就让人觉得他和角色特别契合。

    剧中刘钧和胡歌有一场对手戏非常精彩,不仅凸显了两人流畅自然的演技,同时也特别耐人寻味:

    在送梅晓歌(胡歌饰演)上岗的路上,组织部长李国春绕九元县转光明县的做法看似乎舍近求远,其实别有深意。因为在官场有这样的说法,走近路是贬官,走远路才会前程似锦。

    这样一段生活化的呈现,既避免了脸谱化,又让人觉得接地气,刘钧也在短暂的出场时间里,收获了众多粉丝的点赞。

    刘钧老师是正午阳光的御用演员,在《都挺好》、《知否》、《清平乐》等热播剧他都有过出色表现。

    但说到刘钧的代表作,我会选择《乔家的儿女》,剧中那个糟心老爹乔祖望,真的是被刘钧老师演活了。

    4、尤勇—剧中扮演邱利民,上海戏剧学院毕业,1963年出生,59岁

    老邱是县中医院的退休职工,虽然戏份不多,但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扮演者尤勇却用出神入化的演技,精彩地诠释了拆迁钉子户的形象。

    尤勇现在叫尤勇智,年轻时非常有名。

    记得当年他在出演电影《狂》的时候曾和许晴因戏生情,但因为种种原因两人没能最终走到一起,让很多观众都觉得惋惜。

    尤勇出演的影视剧非常多,但代表作我选择的是《山海情》,因为凭借在剧中扮演的李大有,尤勇成功地收获了白玉兰最佳男配角奖。

    5、宁文彤—剧中扮演李来有,北京电影学院毕业,1969年出生,53岁

    李来有是鹿泉乡长岭村的村支书,在剧中一出场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自带喜感,而且还看着脸熟,扮演者宁文彤什么来头呢?

    宁文彤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有黄金配角的美誉。

    他是《射雕英雄传》里的周伯通,也是《琅琊榜》中的纪王爷,还是《打狗棍》里的艾财神,你想起他了吗?

    记得宁文彤有一个绰号叫达达,来源于《亲亲我,教师》。

    因为在这部剧中宁文彤非常出彩,很多观众都称他为达达叔,所以代表作就选它了!

    6、朱雨辰—剧中扮演郑三,中央戏剧学院毕业,1979年出生,43岁

    朱雨辰扮演的是企业家郑三,一出场就给很哥留下了圆滑、精明的印象,特别郑三是在车上打电话被警察警告的桥段,更是剧中的点睛之笔。

    不难看出,朱雨辰为了塑造好角色,在细节的打磨上确实没少下功夫,比如胳膊肘夹个包,看见领导过来就赶紧点头弯腰的设计,都让郑三的角色特点鲜活起来。

    一直觉得朱雨辰是一位演技被低估的演员,因为在《北辙南辕》、《欢迎光临》等影视剧中,他的表演都成功地吸引了关注的目光。

    不过,提到朱雨辰塑造的角色,观众记忆深刻的还得是《奋斗》里的华子。

    那时候的朱雨辰虽然青涩,但穿着T恤的样子还是非常帅气的,因此朱雨辰的代表作首选《奋斗》,你不会有意见吧?

    7、毛孩—剧中扮演宝根,中央戏剧学院毕业,1977年出生,45岁

    宝根是告状的村民之一,虽然看起来这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但扮演者生活化的呈现却代入感十足。

    尽管宝根看着眼熟,但扮演者毛孩我真没认出来。

    因为在很哥的印象里,毛孩一直都是娃娃脸。谁能想到如今再见到他时,毛孩已经越来越像马少骅了,你说是不是呢?

    毛孩曾在热播剧《武林外传》中扮演过江小道,《小宝和老财》里饰演过诸葛旦。

    但他的代表作我一定会选《炊事班的故事》,剧中他扮演的小毛既风趣又幽默,相信你一定有记忆点吧?

    8、黄澄澄—剧中扮演袁浩,中国传媒大学毕业,1985年出生,37岁

    袁浩只是生活在县委大院中的公务员,按理来说他的戏份并不重要,但4集过后扮演者黄澄澄却凭借出众的演技成功圈粉。

    很多网友都说黄澄澄不仅把袁浩“职场老油条”的形象演活了,而且还让观众学到了职场中的很多“知识点”。

    看到黄澄澄在《县委大院》中的出色表现,有观众用“剧抛脸”来形容他演啥像啥的演技,毕竟袁浩这个角色和《风吹半夏》中的陈宇宙有着很大的反差。

    不过,黄澄澄的代表作很哥选择的却是《新世界》,而不是《风吹半夏》。

    这主要是因为黄澄澄在《新世界》的表现太精彩了,不仅让“小耳朵”仗义的形象深入人心,而且“豪横”一词还成了当年的流行语。

    有网友看了《县委大院》后这样评价说:剧中的人物实在太多,我甚至搜索不到配角演员的名字。

    那么,通过很哥上面的介绍,你是否对剧中的人物和扮演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欢迎有品的你留言评论,一起来说说电视剧《县委大院》的观后感和喜爱的演员,并同步关注很哥解密吧!

  • 民警追凶13年破解女尸谜案嫌犯落网当天正是遇害者生日……

    民警追凶13年破解女尸谜案嫌犯落网当天正是遇害者生日...

    《大城无小事•城市真英雄2021》

    2021-08-1322:03

    2019年,全国现行命案破案率达99.8%,创历史新高。同时,公安机关始终没有忘记,由于受当年侦查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多年以来全国仍有部分命案积案没有侦破,其中案发10年以上的案件超过95%。这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是受害人亲属难以释怀的创伤,也留下了几代刑侦人深深的遗憾。

    近年来,科技手段快速发展,命案侦破机制日益完善,公安机关具备了攻克命案积案的有利条件。2020年初,公安部部署开展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上海民警也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强力推进命案积案攻坚行动。

    陈建锋,现任徐汇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政委;倪新风,阎其成,现任副支队长。三人是多年共事的徐汇刑侦“三叉戟”,联手搭档多年,破获过众多大要案。但是在三个人的心头,也都积压着一件让他们不能释怀的凶杀案。一个不能忘却的年轻的生命,迄今已经逝去了13年。

    2008年10月的一天,上海徐汇区某小区绿化带内,一具掩盖在冬青枝叶下的女尸被人发现,时任重案队队长的陈剑峰和当时负责技术勘查的阎其成,当事人社会情况调查的倪新风,都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这名女子被包裹在绿色绒布里,那一年的初秋天气特别炎热,事发前,上海刚刚下过一场大雨。

    女子被发现时已高度腐败。她衣着完整,身边却没有任何能够证明其身份的物品,法医通过尸检判断,死者是一名25岁左右的女性,死亡原因为机械性窒息死亡,死亡时间十天左右。

    多年来,萦绕在心头的一个重大命案,借助公安部积案攻坚,终于又迎来了重新破案的可能性。三名老刑警带领支队中坚力量重新对当年的案件进行精细梳理。当年案发后,案件的侦办方向其实是明确的。专案组几乎在第一时间确认了遇害者身份。因为辖区派出所曾在事发一周前,接报过一起小区人员的失踪案,阎其成当时迅速对家属进行了生物物证比对,确认被害人正是租住在该小区的汪某,年仅24岁。

    阎其成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被害人父母的哭声。那是一对夫妇的独女。刚刚大学毕业不久来上海打工。那个年代,针对群租还没有严格的法规,被害人租住在是一套被分割成九个单间的群租房。专案组当时首先需要弄清的是,第一案发现场究竟是哪里。

    公共视频显示,租住地是被害人最后出现的地方。“当天下午的6点07分,随后从一楼坐电梯坐到了10楼,从此以后就没有再看到她下来的情景。”表面上,案发现场并没有侵入及搏斗的痕迹。但是综合判断,专案组当时即确认,被害人房间应该是第一案发现场。

    这套群租房情况十分复杂,除被害人房间外,另有8个房间,一共12名租客。专案组逐一进行了作案时间调查,但是当时每个人都提供了不在场证明。物证上,13年前,专案组也并没有放弃,他们对小区开展地毯式搜查时,曾找到了一样重要物证。“我们当时就找到一个包。应该是犯罪嫌疑人把那个房间给清理以后,把那些女性平时常用的物品都放在包里面,有可能是制造出女性离家出走的一个假象。”

    2008年,上海警方对被害人手提包内的全部物品进行了痕迹显现,每一个租客的生物物证也都被提取。但受当年的技术限制,并没有在这些物品上提取到具有指向性的有效痕迹物证,案件由此陷入了瓶颈。13年前,这只手提包成为了嫌疑人唯一可能接触过的物品,被仔细保存在了徐汇分局刑科所。徐汇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阎其成说:“真凶没有到案,没有受到惩处,我们徐汇刑警呢,相当于就是欠了一个债。”

    13年后案件调查工作重新启动,刑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让生物物证的比对成为了专案组重要的突破口。当年所有关系人都被专案组细致提取生物物证并妥善保存。在越来越注重物证的新刑侦指导理念下,当年那只嫌疑人接触过的手提包,显然是这个案子重新迎来转机的最大希望。

    保存了十三年的物证,每检测一次,都将会对可能存在的生物物证造成减损甚至破坏。因此,这一次的检测,专案组选择将物证送往北京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送检公安部三天后,2020年9月23日,三名老刑警的神经被一个好消息,重重地敲击了一下!在手提包内,成功提取到了一枚微小的生物物证,指明了在暗夜里躲藏了13年的主人。

    “公安部的物证检验专家给了我一个惊喜,检出的一个生物性物质,它指向了7号房间的童某。”成功比中的大好消息,极大地鼓舞了专案组,生物物证指向了7号房间的童某,与童某同住的是他的两个同学。其中一人因事发时出差被排除嫌疑,另一同住人王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经信息研判,童某目前在上海,王某定居深圳,两人人均已结婚生子。为了防止串供,一场两地同时实施的抓捕行动,拉开帷幕。

    2020年12月8日一早,两路专案组民警同时出发。嫌疑人王某,现在是深圳一所学校的教师。为了不打扰正常的教学秩序,民警们首先找到了学校负责人。之后王某到案。而在上海,重要嫌犯童某所在房间的窗帘始终没有打开,抓捕小组决定直接上门。面对突然到来的民警,此时的童某表现出了强烈的抗拒。抓捕行动成功告一段落,突击审讯同时在两地进行。然而,真正的较量,现在才真正开始。

    专案组清晰地记得,童某和王某当年互相提供了不在场证明。这也就意味着,王某至少是作了伪证,混淆了民警视线。他到底是包庇童某还是也参与了杀人呢?审讯王某的民警,得到的消息是,上海的童某到案后一直保持沉默,深圳的审讯因此也更让坐镇上海指挥的陈建锋,倪新风焦虑与关注。

    太阳的升起能照亮每一寸黑暗的角落,案发13年,每一个专案组的成员始终没有忘记,而现在,虽然嫌疑人到案了,但案情似乎并不那么明朗,专案组必须刨根问底。当天,犯罪嫌疑人王某、童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依法刑事拘留。王某随即被押往上海,相关调查及提审工作继续开展。

    从嫌疑人2020年12月到案至2021年2月,专案组多次对王某与童某进行了提审与调查。2021年2月2日,在提审过程中,嫌疑人王某交代了新的情况。这一次的供述,王某终于承认,自己不仅抛尸,也参与了杀人。

    综合专案组调查获得的各方情况,案情终于趋向明朗。王某交代,2008年案发那一天,他与童某偷偷进入被害人房间,想入室窃取姑娘的笔记本电脑,不料被害人忽然返回,争执中,两人将被害人杀害抛尸后,清扫了现场,并互作伪证,逍遥法外13年。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永远定格在了花样的年纪。而嫌犯落网的那一天,正是姑娘的生日。她如果活着,今年应该37岁了。2021年3月12日,犯罪嫌疑人王某、童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今年五月,被害人父母来到了徐汇分局刑侦支队签署法律文书,接待他们的是民警江振道。“我们整日过得生不如死,我们都六十几岁了,这种日子真的很难过。”一页页法律文书上,是两位失独老人苦苦等候了13年的真相。老两口当年送走了他们唯一的女儿,现如今已年近7旬。在真相得以昭示的背后,是两代刑侦民警的努力与坚持。

    2020年在公安部部署下,“云剑2020—全国命案积案攻坚行动”拉开序幕,截止2021年6月,全国“云剑”命案攻坚行动共破获命案件积案6270起。升降之间,看似只是数字的累积,但每一个字符跳动的背后,是所有刑侦民警的无畏前行。

    (素材来源:《大城无小事•城市真英雄2021》编辑:周杰)

#犯罪 #悬疑 #刘海波 #曹凯 #陈建斌 #董勇 #郝平 #徐绍瑛 #胡可 #巫刚 #国永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