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 >神话再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十大高光名场面全解析_《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

神话再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十大高光名场面全解析_《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

作者:投稿 时间:2025-03-20
  • 神话再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十大高光名场面全解析

    一、史诗序章:神话宇宙的视听革命

    作为中国神话电影工业的里程碑之作,《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3.2亿投资打造了207分钟的超量级视听盛宴。影片以商周之战为轴心,通过动态分镜技术与IMAX全画幅拍摄,将《封神演义》中"十绝阵""万仙阵"等经典战役进行现代化解构。开篇长达12分钟的长镜头中,西岐城在朝歌铁骑的围攻下摇摇欲坠:燃烧的箭雨如流星坠落,青铜战车碾过焦土时迸溅的金属火星,配合杜比全景声营造的360°环绕马蹄声,瞬间将观众拉入上古战场的修罗场。

    画面解构:导演乌尔善创新采用"水墨粒子"特效技术,在殷商大军压境时,天空云层化作翻涌的玄鸟图腾,每一片羽毛均由300万粒子构成,暗合商朝"天命玄鸟"的信仰符号。这种将文化符号视觉化的手法,让神话叙事有了考古学般的厚重质感。


    二、角色弧光:神魔皮囊下的人性博弈

    姜子牙的凡神蜕变黄渤饰演的姜子牙彻底颠覆仙风道骨的传统形象。在"渭水垂钓"名场面中,蓑衣老者在暴风雪中独坐冰窟,鱼线末端竟系着半截断指——这是向元始天尊立下的"血契"。当闻仲的黑龙旗插上西岐城墙时,他撕碎道袍露出满背封神榜刺青,每一道符文亮起都对应一位阵亡的阐教弟子,将"封神"的残酷真相具象化为肉体献祭。
  • 纣王的暴君美学费翔塑造的纣王在第二部完成从野心家到疯魔者的转变。摘星楼自焚戏中,他身披熔化的青铜铠甲缓步登顶,高温金属在皮肤上凝固出龙鳞纹路,与妲己的九尾真身缠绕成血肉祭坛。这个长达8分钟的无台词独角戏,通过面部肌肉的细微抽搐与瞳孔收缩速率变化,演绎出权力巅峰者的自我毁灭快感。妲己的兽性觉醒娜然饰演的九尾狐突破前作妖媚设定,在"轩辕坟血祭"段落展现完全兽化形态:她的脊椎如节肢动物般裂成九段,每截骨骼伸出白骨狐尾,在吞噬八百奴隶时,口腔特写镜头显示牙齿渐次异化为倒钩状獠牙。这种基于古生物学的妖物设计,让奇幻场景具备了纪录片式的真实冲击。


    三、战争奇观:东方美学的暴力诗学十绝阵的五行狂想影片对原著十绝阵进行颠覆性重构:寒冰阵并非简单的冰雪世界,而是由凝固的时间构成,阵中士兵的动作会随着体温流逝逐渐石化;烈焰阵则被设计成微观宇宙,燃烧的星体在人物周身环绕,杨戬用三尖两刃刀劈开太阳耀斑的镜头,致敬了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的星门意象。万仙阵的赛博神话全片高潮的万仙阵大战,堪称东方玄幻版的《指环王》佩兰诺平原战役。通天教主的机械法宝"六魂幡"展开时,形成直径三公里的齿轮矩阵,每个齿孔中都封印着一名截教弟子元神。当元始天尊祭出盘古幡时,镜头以分形几何模式无限缩放,展现出宇宙从奇点大爆炸到星云形成的全过程,将道教"一生万物"哲学可视化。雷震子的生物朋克这个经典角色被重新设计为半机械生命体:他的肉翅骨架由陨铁锻造,羽毛实为可发射的电磁飞刃;在营救姬发的空中追逐戏中,翅翼展开时迸发的蓝色电弧与朝歌雷鸟骑兵的红色等离子束对撞,形成充满赛博格美学的空战场面。
    四、文化解碼:封神宇宙的现代性转译

    青铜器朋克的美学体系美术指导叶锦添创造性地将商周青铜器纹样转化为动力装甲:闻仲的"雌雄蛟龙鞭"实为可拆分的双生机甲,表面饕餮纹在充能时会流动发光;西岐士兵的盾牌镶嵌着活体甲骨文,每个字符都能召唤对应的自然之力,这种"文字即武器"的设定暗合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封神榜的元宇宙隐喻当姜子牙展开封神榜卷轴,镜头穿越二维平面进入三维粒子空间,365位正神的星图以区块链形态相互链接。这个充满科技感的设定,将天庭体系解构为去中心化的DAO组织,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的道统之争,实质是算法霸权与开源精神的对抗。弑父叙事的当代回响影片强化了原著中"子弑父"的俄狄浦斯情结:殷郊手持鬼侯剑斩下纣王头颅时,剑身映出的却是自己魔化的面孔;姬发在破阵时不得不摧毁父亲文王演算的八卦阵图,这些情节将传统孝道置于现代个体觉醒的语境下重新拷问。
    五、爆款密码:现象级电影的生成逻辑

    高概念+强情感的平衡术影片在每分钟380万的特效投入下,仍保持着清晰的情感主线:哪吒与敖丙的冰火CP新增"灵珠噬主"戏码,当敖丙为救哪吒自愿被火尖枪贯穿龙脊时,熔化的玄冰与三昧真火在空中凝结成太极图腾,将少年羁绊升华为阴阳相生的东方哲学。传统文化的新介质表达动作指导谷轩昭设计的"神仙武打"体系独树一帜:杨戬的七十二变不再只是形体改变,而是通过肢体高频振动实现量子态位移;土行孙的遁地术以地震波形式呈现,地面涟漪的传播速度与人体坠落速度精确匹配物理学公式。沉浸式营销的降维打击片方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推出"封神生物图鉴"AR互动,观众可通过手机扫描海报,观看九尾狐骨骼全息投影及其捕食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这种硬核科普与娱乐的融合,成功破圈收割Z世代科技粉。
    结语:中国神话电影的范式转移《战火西岐》用现代电影语法重写上古神话,在昆仑山云海与等离子光束的交织中,在甲骨文与区块链的碰撞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视效的狂欢,更是中国电影工业用世界语言讲述东方故事的野望。当彩蛋中通天教主说出"天道代码即将重写"时,银幕内外的新封神宇宙,才刚刚拉开序幕。

  •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教授周仲谋

    封神三部曲》是乌尔善导演的雄心之作,寄寓了与《指环王》一决高下的豪情壮志。继《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后文称《朝歌风云》)引发观众好评后,《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后文称《战火西岐》)延续了之前的故事线,通过打造视觉奇观、改写原著故事以及植入当代价值观,在视觉文化语境下对古典神魔小说进行了创造性转述。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剧照

    美国当代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声音和图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视觉文化语境下,电影里奇观化的视觉场景和画面越来越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所谓奇观,是指非同一般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像和画面,既包括真实拍摄的自然、人文景观,也包括借助特效技术创造出来的奇幻景象。以往改编自《封神演义》的影视作品,往往受资金、技术条件拘囿,在视觉奇观的设计上大都比较简单、粗糙,不够逼真、细腻。《封神三部曲》力图有所突破,尤其是在《朝歌风云》收获高票房之后,《战火西岐》有了资金保障,其后期制作能够精益求精,充分运用特效技术打造生动、鲜活的奇观画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战火西岐》中的视觉奇观,具体可分为场面奇观、形象奇观、动作奇观等。场面奇观是各种场景和环境的独特景象,片中的场面奇观主要有:昆仑仙山、朝歌鹿台、孟津渡口、绝龙岭、金鳌岛、西岐城、十绝阵等。影片在特效技术的加持下,综合运用俯拍远景、全景镜头等,呈现恢弘壮观的震撼场面,带给观众“震惊”般的视觉冲击。形象奇观即各种各样的奇特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动植物形象和器物形象。如三只眼睛的闻太师,全身绿色、长着巨大蝙蝠翅膀和鸟嘴的雷震子,身材高大、面相凶恶的魔家四将,拥有三头六臂法相的殷郊,四蹄带火的墨麒麟,擅长钻洞的花狐貂,可幻化为龙形的青云剑,能吸收兵器的混元伞,有风火攻击功能的琵琶,遮天蔽日般的黑色乌鸦群,失去意识、形如骷髅的蛊兵等。造型各异,形态万千。动作奇观指各种惊险刺激的人体动作。片中既有个体间的打斗,如骑马追逐、搏击,也有军队双方战场上的殊死对抗,更有神奇的法宝法力博弈。上述视觉奇观成为影片的主要看点,为观众献上了丰盛的视觉大餐。

    尽管《战火西岐》存在大量的视觉奇观,但不像有些奇观电影那样重影像轻叙事,而是做到了奇观与叙事相互配合。影片中的视觉奇观并没有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而是能够与故事、人物较好地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故事讲述,对人物塑造起到烘托渲染作用。

    电影在改编文学作品时,如何处理原著故事,涉及忠实与创造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原著《封神演义》和《武王伐纣平话》的故事想象丰富、瑰丽奇诡,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另一方面,观众又渴望在影片中看到一些新鲜的、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完全照搬原著,既无法给观众出乎意料的惊喜,也不符合电影集中、紧凑的叙事特点。《战火西岐》努力寻找变与不变之间的平衡点,在保留原著主要人物和商周大战主干情节的基础上,进行了颇具创意的故事编织。影片对原著情节进行了精简、压缩、改写,戏剧冲突集中到邓婵玉率魔家四将征伐西岐、闻太师摆下十绝阵抢夺封神榜的故事主线上。孟津渡口与绝龙岭下的初次交锋、峡谷中的雌雄对决、夜袭邓婵玉军营、西岐城下大战、十绝阵生死博弈,几场战斗环环相扣,叙事密度非常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现了尽可能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以及大量的场景和细节。影片矛盾冲突紧张激烈,既有密不透风之感,又做到张弛有致,武戏和文戏相互交织。

    以往不少改编古典文学的影视作品,如《夜宴》《赤壁》《赵氏孤儿》等,在故事改写方面总让人诟病,其重要原因在于,原著故事有着自洽的叙事逻辑,其核心是与古代文化相契合的传统价值观,因此在改编时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战火西岐》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故事改写的同时,植入了符合当代人审美接受心理的全新价值观。

    《战火西岐》的主题重心,由原著中的神魔之争转移到“人”的身上。影片没有把姬发塑造成完美无缺的“圣主明君”,而是突出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也会恐惧、退缩,会因军士百姓的伤亡而感到愧疚、自责。影片勾勒出他在姜子牙的指点下走向成熟、坚强的成长过程,人物弧光相对完整。“为家人而战”的台词,流露出一定的民本思想和民主意识。影片还表达出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如战争间隙西岐军民同乐、围着篝火欢快跳舞的美好幸福图景,契合了“和平发展”的世界性主题。

    影片还试图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行动的心理动因,例如殷郊显现法相后的三个身体,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性格特点,有怯懦软弱,有怨恨愤怒,也有正直善良,彰显出创作者剖析人性复杂性的努力。

    当然,《战火西岐》并非完美,影片将魔家四将塑造成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低智型人物,删掉原著中杨戬八九玄功的神奇法力,仅保留五行遁术,大大降低了该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承担的叙事功能,并把哪吒三头六臂的身体特征移植到殷郊身上,难免让喜欢原著的观众不甚满意。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毕竟瑕不掩瑜,《战火西岐》在《封神三部曲》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瑰丽的视觉奇观、厚实的叙事内容,营造出神、魔、人共舞的奇幻世界,让人们获得观影快感的同时,也激发起观众对第三部的期待。(周仲谋)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不吹,不黑,客观评一下《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好坏自己评判

    从《画皮2》到《寻龙诀》,乌尔善已是华语魔幻题材的代表、擅长处理各种特技大场面,《封神第一部》已被评价场面之浩大与创意可以媲美好莱坞的大制作,《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可谓再下一城。

    片长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不让观众有喘息的空间,从片初的地形战,再到城墙外与四位巨人攻城激战、几位主角之间的短兵相接,再到种种小规模的任务、压轴的十绝阵,幕幕都要为观众呈现浩大的动作场面。

    (以下简称《封神2》)

    《封神2》不独流于视觉效果,剧情也落力营造出紧张感,几线角色均各施其职,就连看似作用不大的雷震子都有所属的任务得处理。一浪接一浪的危机,各条支节同样能拉扯到大场面与紧张位。

    在今年贺岁档期动作片缺乏下,确能营造得到“爽片”之刺激感。

    此外,故事中的小任务、像是雷震子夜深的钓鱼,或是片末惊人的反转,均让剧情在动作场面外锦上添花。

    先别管剧情是否合理,《封神2》片尾呈现一个“十绝阵”,真拍出了堪如好莱坞科幻大制作的效果,更呈现种如箭在弦、近乎末日般的状态。各路英雄无论如何都得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不顾一切往前冲的强烈迫切性,成功营造出一幕刺激感十足终极高潮气势。

    在乌尔善一贯对大场面的调度下,确为部二部曲安排段赏心悦目、阶段性完结的动作场面,独论场面气势当能完美收场。

    作为贺岁娱乐大片,《封神2》在“爽片”上还是能满足预期。

    故事一承《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讲述商王大军压境西岐,全片两个半小时的篇幅,就是在谈这场攻城大战。

    经历了第一部曲的铺排,《封神2》几乎完全一开场就正式为观众带来连场大战,几线角色都各有发挥,加上这次拉拢了更多怪力乱神的元素,人魔大战场面愈拍愈浩大,配上乌尔善一贯对此类题材的场面调度,从片初的攻城再到结局压轴一战的十绝阵,剧情毫无冷场,两个半小时转眼即逝,甚至比第一部的节奏更明快。

    结局完结一刻的高潮位,更能承先启后,成功吸引得观众追看第三部。

    不过,因为第一部实在太出色,无论在呈现原著还是改篇部分,都令电影来得文武兼备,今回完全偏离原著并非问题,倒是剧情真变成部爽片,难如上回般突破。

    再加上经历了首部曲的漫长铺排、解读得复杂的人物关系图,《封神2》无需过多文戏已能瞬速入戏,再到一个精彩的悬念位,引领观众对《封神三部曲》最终回的期待值。

    新角色方面,那尔那茜所演的邓婵玉形象鲜明出众,既有英气的形象也有女性妩媚一面,在一集故事中有尽起承转合,甚至反过来带动一部刚阳味浓的男性电影。

    闻仲宁可愚忠也不愿叛国的性格,更成了片末扭转剧情的关键人物,无分忠奸、纯粹各位其主的设定,亦是上回难得一见、充满人性化的商王殷寿后,又一充满立体感的角色。

    《封神2》有场面与娱乐性搭救,可在首部曲无论各范畴都令人惊艳的高度下,第二部曲就难承好感。

    且看这个《封神三部曲》无论创作还是宣传上,都落力要打造中国版的《指环王》、《霍比特人》、《星球大战》一类的三部曲,惟场面搭救剧情却难如该类作品般互有攻守,一方势力过强根本没有什么谋略可谈,除了片初的地形战,主角们都是在挨打,令片末的“逆转胜”都来得太荒谬。

    非说电影不能魔改原著,就如第一部曲不少改篇都能为原著赋予新能量(妲己与商王的新形象属第一部神来之笔),惟第二部过度放大人间的一场战争,令故事应有的神怪元素都被抹去。

    主角的一方只有哪吒、杨戬与雷震子的帮助,竟如同客串般仅在重要关头始出现;

    跑了只三头六臂出来都难对剧情有太大推进,难如第一部曲般有众多支节,却全均能作细意铺叙。

    明白片尾的十绝阵乃要营造主角们无处可逃的劣势,惟剧情将一切推得太夸张,近乎打无可打的设境,也令一切来得只有密集的观能刺激。

    既是一部封神三部曲,《封神2》自有着承先启后的位置,配角有所发挥,主角们都变成了个个大配角,亦难看出有何成长。主角姬发是明显不过当今一类偶像小生角色,过度大爱、自以为晓以大义的设定,实不令人讨好,反是烦厌之极。

    最后还企图安排一条婆婆妈妈的爱情线,只让结局一刻拖拖拉拉,带点反高潮。

    纵身为主角,却在全片没有什么贡献可言,有如此一位花瓶担当一国之君,没有亡国实是全片最大反驳位,亦感角色设定与第一部《朝歌风云》的英雄形象相违。

    另外如像申公豹与殷郊,有一定戏份却没有完全发挥,只为下集压轴一战的伏线而设,白白浪费了这些好玩的角色。

    《封神2》据说有多达二千个特效镜头,比第一部数量更多,大场面无疑充满气魄,神魔大战的行兵布置也不乏趣味,惟电影特效的另一问题,也一如首部曲般,细节位的特效就令人尴尬。

    魔家四将是片初的灵魂角色,电影也用上了真人主演,以视觉错觉、影格动作的不同去制造他们的巨人形象,出来效果却不如《指环王》的甘道夫般自然,明明这是真人角色竟如像稚劣的CG特效般。

    在危急关头扭转命运的蓝色巨人(灵感来自蓝色琉璃光药师佛),堪达未完成的CG特效般,每次出场必为战斗而设,却因其生硬的动作与表情令人出戏。

    绝不难明白何以网友笑言十多年前《绿灯侠》与《守望者》的特效都之出色。

    如是者,电影总是每每在宏观大场面让你看得叹为观止,每到细节位涉及到动态捕捉的技术就力有不递,若真要达好莱坞级数,仍需努力。

    总而言之,《封神2》还是部娱乐性丰富的作品,乌尔善再创华语特技新高峰,拍下华语电影难得一见的魔幻巨作。

    两个半小时俱能让剧情保持节奏明快,亦真有能在两个半小时都没有闷场,别开生面的人魔大战为观众带来幕幕视觉甜头。

    新角色形象鲜明立体,邓婵玉更是一大惊喜,到了片尾还有个惊人反转。

    只是,在第一部的高度下明显相形见绌,过分刻意要营造大场面反让双方实力强弱过度悬殊,男主角不断帮倒忙更连“主角光环”也说不通;压轴的“十绝阵”在观能刺激上缔造了出色的高潮效果,过度夸张也让结局带点反高潮,且看第三部能否来个完美的结局。

    在这里也要画个问号先了!

  • #魔幻 #战争 #乌尔善 #乌尔善 #费翔 #那尔那茜 #黄渤 #于适 #陈牧驰 #娜然 #此沙 #武亚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