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话再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十大高光名场面全解析
一、史诗序章:神话 宇宙的视听革命 作为中国神话电影工业的里程碑之作,《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3.2亿投资打造了207分钟的超量级视听盛宴。影片以商周之战为轴心,通过动态分镜技术与 IMAX全画幅拍摄,将《 封神演义》中"十绝阵""万仙阵"等经典战役进行现代化解构。开篇长达12分钟的长镜头中,西岐城在朝歌铁骑的围攻下摇摇欲坠:燃烧的箭雨如 流星坠落, 青铜战车碾过焦土时迸溅的金属火星,配合杜比全景声营造的360°环绕马蹄声,瞬间将观众拉入上古战场的修罗场。 画面解构 :导演 乌尔善创新采用"水墨粒子"特效技术,在 殷商大军压境时,天空云层化作翻涌的玄鸟图腾,每一片羽毛均由300万粒子构成,暗合商朝" 天命玄鸟"的信仰符号。这种将文化符号视觉化的手法,让神话叙事有了 考古学般的厚重质感。 二、角色弧光:神魔皮囊下的人性博弈 姜子牙的凡神蜕变 黄渤饰演的姜子牙彻底颠覆仙风道骨的传统形象。在" 渭水垂钓"名场面中,蓑衣老者在暴风雪中独坐冰窟,鱼线末端竟系着半截断指——这是向 元始天尊立下的"血契"。当 闻仲的黑龙旗插上西岐城墙时,他撕碎道袍露出满背封神榜刺青,每一道符文亮起都对应一位阵亡的 阐教弟子,将"封神"的残酷真相具象化为肉体献祭。 纣王的暴君美学 费翔塑造的纣王在第二部完成从野心家到疯魔者的转变。摘星楼自焚戏中,他身披熔化的青铜铠甲缓步登顶,高温金属在皮肤上凝固出龙鳞纹路,与 妲己的九尾真身缠绕成血肉 祭坛。这个长达8分钟的无台词独角戏,通过面部肌肉的细微抽搐与瞳孔收缩 速率变化,演绎出权力巅峰者的自我毁灭快感。 妲己的兽性觉醒 娜然饰演的 九尾狐突破前作妖媚设定,在"轩辕坟血祭"段落展现完全兽化形态:她的脊椎如 节肢动物般裂成九段,每截骨骼伸出白骨狐尾,在吞噬八百奴隶时,口腔特写镜头显示牙齿渐次异化为倒钩状獠牙。这种基于 古生物学的妖物设计,让奇幻场景具备了纪录片式的真实冲击。 三、战争奇观:东方美学的暴力诗学 十绝阵的五行狂想 影片对原著十绝阵进行颠覆性重构:寒冰阵并非简单的冰雪世界,而是由凝固的时间构成,阵中士兵的动作会随着体温流逝逐渐石化; 烈焰阵则被设计成微观宇宙,燃烧的星体在人物周身环绕, 杨戬用三尖两刃刀劈开 太阳耀斑的镜头,致敬了 库布里克《 2001太空漫游》的星门意象。 万仙阵的赛博神话 全片高潮的万仙阵大战,堪称 东方玄幻版的《 指环王》佩兰诺平原战役。 通天教主的机械法宝" 六魂幡"展开时,形成直径三公里的 齿轮矩阵,每个齿孔中都封印着一名截教弟子元神。当元始天尊祭出 盘古幡时,镜头以 分形几何模式无限缩放,展现出宇宙从 奇点大爆炸到 星云形成的全过程,将 道教"一生万物"哲学可视化。 雷震子的生物朋克 这个经典角色被重新设计为半机械生命体:他的肉翅骨架由陨铁锻造,羽毛实为可发射的电磁飞刃;在营救 姬发的空中追逐戏中,翅翼展开时迸发的蓝色电弧与朝歌雷鸟骑兵的红色等离子束对撞,形成充满赛博格美学的空战场面。 四、文化解碼:封神宇宙的现代性转译 青铜器朋克 的美学体系美术指导 叶锦添创造性地将 商周青铜器纹样转化为 动力装甲:闻仲的"雌雄 蛟龙鞭"实为可拆分的双生机甲,表面 饕餮纹在 充能时会流动发光;西岐士兵的盾牌镶嵌着活体甲骨文,每个字符都能召唤对应的自然之力,这种"文字即武器"的设定暗合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 封神榜的元宇宙 隐喻 当姜子牙展开封神榜卷轴,镜头穿越二维平面进入三维粒子空间,365位正神的 星图以区块链形态相互链接。这个充满 科技感的设定,将天庭体系解构为 去中心化的DAO组织,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的道统之争,实质是 算法霸权与开源精神的对抗。 弑父叙事的当代回响 影片强化了原著中"子弑父"的 俄狄浦斯情结: 殷郊手持鬼侯剑斩下纣王头颅时,剑身映出的却是自己魔化的面孔;姬发在破阵时不得不摧毁父亲 文王演算的八卦阵图,这些情节将传统孝道置于现代个体觉醒的语境下重新拷问。 五、爆款密码:现象级电影的生成逻辑 高概念+强情感 的平衡术影片在每分钟380万的特效投入下,仍保持着清晰的情感主线: 哪吒与 敖丙的冰火CP新增"灵珠噬主"戏码,当敖丙为救哪吒自愿被 火尖枪贯穿龙脊时,熔化的玄冰与三昧真火在空中凝结成太极图腾,将少年羁绊升华为阴阳相生的东方哲学。 传统文化的新介质表达 动作指导 谷轩昭设计的"神仙武打"体系独树一帜:杨戬的七十二变不再只是形体改变,而是通过肢体高频振动实现 量子态位移; 土行孙的遁地术以 地震波形式呈现,地面涟漪的传播速度与人体坠落速度精确匹配物理学公式。 沉浸式营销的降维打击 片方联合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推出"封神生物图鉴"AR互动,观众可通过手机扫描海报,观看九尾狐骨骼 全息投影及其 捕食动作的 生物力学分析。这种 硬核科普与娱乐的融合,成功破圈收割Z世代科技粉。 结语:中国神话电影的 范式转移 《战火西岐》用现代电影语法重写上古神话,在 昆仑山云海与等离子光束的交织中,在 甲骨文与区块链的碰撞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视效的狂欢,更是 中国电影工业用 世界语言讲述东方故事的野望。当彩蛋中通天教主说出"天道代码即将重写"时,银幕内外的新封神宇宙,才刚刚拉开序幕。 -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
作者:
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教授周仲谋 《
封神三部曲》是 乌尔善导演的雄心之作,寄寓了与《 指环王》一决高下的豪情壮志。继《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后文称《朝歌风云》)引发观众好评后,《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后文称《战火西岐》)延续了之前的故事线,通过打造视觉奇观、改写原著故事以及植入当代价值观,在 视觉文化语境下对古典神魔小说进行了创造性转述。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剧照
美国当代学者 丹尼尔·贝尔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声音和图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视觉文化语境下,电影里奇观化的视觉场景和画面越来越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所谓奇观,是指非同一般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像和画面,既包括真实拍摄的自然、人文景观,也包括借助特效技术创造出来的奇幻景象。以往改编自《 封神演义》的影视作品,往往受资金、技术条件拘囿,在视觉奇观的设计上大都比较简单、粗糙,不够逼真、细腻。《封神三部曲》力图有所突破,尤其是在《朝歌风云》收获高票房之后,《战火西岐》有了资金保障,其后期制作能够精益求精,充分运用特效技术打造生动、鲜活的奇观画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战火西岐》中的视觉奇观,具体可分为场面奇观、形象奇观、动作奇观等。场面奇观是各种场景和环境的独特景象,片中的场面奇观主要有:昆仑仙山、朝歌鹿台、孟津渡口、绝龙岭、金鳌岛、西岐城、十绝阵等。影片在特效技术的加持下,综合运用俯拍远景、全景镜头等,呈现恢弘壮观的震撼场面,带给观众“震惊”般的视觉冲击。形象奇观即各种各样的奇特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动植物形象和器物形象。如三只眼睛的
闻太师,全身绿色、长着巨大 蝙蝠翅膀和鸟嘴的 雷震子,身材高大、面相凶恶的 魔家四将,拥有三头六臂法相的 殷郊,四蹄带火的 墨麒麟,擅长钻洞的花狐貂,可幻化为龙形的青云剑,能吸收兵器的混元伞,有风火攻击功能的 琵琶,遮天蔽日般的黑色乌鸦群,失去意识、形如骷髅的蛊兵等。造型各异,形态万千。动作奇观指各种惊险刺激的人体动作。片中既有个体间的打斗,如骑马追逐、搏击,也有军队双方战场上的殊死对抗,更有神奇的法宝法力博弈。上述视觉奇观成为影片的主要看点,为观众献上了丰盛的视觉大餐。 尽管《战火西岐》存在大量的视觉奇观,但不像有些奇观电影那样重影像轻叙事,而是做到了奇观与叙事相互配合。影片中的视觉奇观并没有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而是能够与故事、人物较好地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故事讲述,对人物塑造起到烘托渲染作用。
电影在改编文学作品时,如何处理原著故事,涉及忠实与创造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原著《封神演义》和《
武王伐纣平话》的故事想象丰富、瑰丽奇诡,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另一方面,观众又渴望在影片中看到一些新鲜的、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完全照搬原著,既无法给观众出乎意料的惊喜,也不符合电影集中、紧凑的叙事特点。《战火西岐》努力寻找变与不变之间的平衡点,在保留原著主要人物和 商周大战主干情节的基础上,进行了颇具创意的故事编织。影片对原著情节进行了精简、压缩、改写, 戏剧冲突集中到 邓婵玉率魔家四将征伐西岐、闻太师摆下十绝阵抢夺封神榜的故事主线上。孟津渡口与绝龙岭下的初次交锋、峡谷中的雌雄对决、夜袭邓婵玉军营、西岐城下大战、十绝阵生死博弈,几场战斗环环相扣,叙事密度非常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现了尽可能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以及大量的场景和细节。影片矛盾冲突紧张激烈,既有密不透风之感,又做到张弛有致,武戏和文戏相互交织。 以往不少改编古典文学的影视作品,如《
夜宴》《赤壁》《 赵氏孤儿》等,在故事改写方面总让人诟病,其重要原因在于,原著故事有着自洽的叙事逻辑,其核心是与古代文化相契合的传统价值观,因此在改编时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战火西岐》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故事改写的同时,植入了符合当代人审美接受心理的全新价值观。 《战火西岐》的主题重心,由原著中的神魔之争转移到“人”的身上。影片没有把
姬发塑造成完美无缺的“圣主明君”,而是突出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也会恐惧、退缩,会因军士百姓的伤亡而感到愧疚、自责。影片勾勒出他在 姜子牙的指点下走向成熟、坚强的成长过程,人物弧光相对完整。“为家人而战”的台词,流露出一定的 民本思想和民主意识。影片还表达出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如战争间隙西岐军民同乐、围着篝火欢快跳舞的美好幸福图景,契合了“ 和平发展”的世界性主题。 影片还试图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行动的心理动因,例如殷郊显现法相后的三个身体,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性格特点,有怯懦软弱,有怨恨愤怒,也有正直善良,彰显出创作者剖析人性复杂性的努力。
当然,《战火西岐》并非完美,影片将魔家四将塑造成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低智型人物,删掉原著中
杨戬八九玄功的神奇法力,仅保留五行遁术,大大降低了该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承担的叙事功能,并把 哪吒三头六臂的身体特征移植到殷郊身上,难免让喜欢原著的观众不甚满意。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毕竟瑕不掩瑜,《战火西岐》在《封神三部曲》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瑰丽的视觉奇观、厚实的叙事内容,营造出神、魔、人共舞的奇幻世界,让人们获得观影快感的同时,也激发起观众对第三部的期待。(周仲谋)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