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180天重启计划 >失业的她、怀孕的妈,《180天重启计划》重启了什么?_《180天重启计划》:一部女性家庭情感的“互文式”寓言

失业的她、怀孕的妈,《180天重启计划》重启了什么?_《180天重启计划》:一部女性家庭情感的“互文式”寓言

作者:投稿 时间:2025-03-25
  • 失业的她、怀孕的妈,《180天重启计划》重启了什么?

    在现偶“神仙打架”的春天,《180天重启计划》靠着失业的女儿和怀二胎的妈重启人生的故事,以豆瓣7.9分成功收官。

    剧集改编自豆瓣小说《180天陪产日记》,话题围绕“生育”展开,只是这次身份互换,怀孕的是48岁的妈妈吴俪梅(吴越饰),反对的是28岁的女儿顾云苏(周雨彤饰)。

    时隔多年再次同居,母女二人鸡飞狗跳的日常和细致入微的温情就像一面镜子,将东亚母女关系的别扭和温暖放上舞台,正如外婆(朱茵饰)说的那样,“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女儿收拾。”

    不久前,我们与这对“先锋母女”的扮演者周雨彤和吴越进行了一场对话,所谓的“重启计划”究竟重启的是什么?

    《180天重启计划》

    导演:李漠

    编剧:韩家女/苏凌子

    按下亲情“重启”键,用180天回答情感课题

    继《我在他乡挺好的》《装腔启示录》之后,《180天重启计划》是导演李漠“都市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重组的家,失业的她,怀孕的妈,贤惠的叔,没谱的爹……打破“母亲=牺牲者”刻板印象的人物关系设定不仅是剧集的最大看点,也是最核心的戏剧冲突。

    “失业的她”是28岁的顾云苏,刚和男友分手,刚辞职,工作几年攒下的钱因为投入患病女孩童童的项目而所剩无几,故事的开端正是她最迷茫的阶段。

    “怀孕的妈”则是48岁的吴俪梅,她同时也是顾云苏的母亲。多年前,她与前夫、“没谱的爹”顾康旗离婚,在48岁高龄与“贤惠的叔”李建雄有了新的爱情结晶。

    得知母亲成为高龄孕妇,彼时正陷入人生低潮的顾云苏对母亲的选择深表不解:为何尝过“苦头”的妈妈还要冒险再生育。而再度怀孕、一心拥抱新生活的吴俪梅却因为女儿的抗拒陷入愧疚。一道选择题摆在母女二人面前:

    失业的顾云苏到底要不要成为妈妈的“全职护工”?

    怀孕的吴俪梅到底要不要冒险生下二胎?

    顾云苏并未在选择题的岔路口上耽搁太久,守护妈妈是她迈出的第一步。

    演员周雨彤十分共情既有勇气又有决心的顾云苏,对于顾云苏重启人生的决定,周雨彤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就像放到一个杯子里,可能她(顾云苏)的这个玻璃杯已经被她之前所有的情绪、疲惫盛满了,那她就得换一个新的容器,新的杯子。”

    随着外婆猝然离世,胎像不稳的吴俪梅再三挣扎也坚持生育,顾云苏的事业也再度受挫,母女两人都下定决心,换一个“新的杯子”。

    母女重聚,新旧矛盾都被剖开摆在面前,刀子嘴豆腐心的母女二人将普通的生活过成了鸡飞狗跳的日常,事实上,“热热乎乎地吵”也是无数东亚母女的相处日常。

    吴俪梅内心深爱着女儿,嘴上却很少说些什么,是一种很矛盾的爱。演员吴越在谈到如何看待母女关系的矛盾时坦言:“嘴上不说,心里有。其实这是挺多母女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中国人还是比较含蓄的,就是他不会都表现在嘴上。”

    情感的复杂和主角们的过去无法割裂开,《180天重启计划》双线并行,主线是当下时间线里,顾云苏和母亲吴俪梅相爱相嫌的日常生活,副线则是不断闪回到二十多年前,讲述青年吴俪梅如何义无反顾地退学结婚,又是如何下定决心离开丈夫、独自抚养女儿的艰辛过程。

    在这180天里,交心也好,争吵也好,心里的话、说出来的话、实际的行动让母女之间的“爱”重新蔓延。当亲情的“重启”键被按下,复杂的情感难题渐渐有了答案。

    “她”决定爱自己,开始寻找崭新生活的可能性

    比起单纯的母女叙事,《180天重启计划》讲述的是两代女性的成长故事。

    “母女”是顾云苏和吴俪梅的第二重身份,而她们的第一重身份都是“女性”,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她”。因此,在母女关系之外,职场竞争、代际矛盾、婚姻困境等社会议题也被纳入了剧集的讨论范围。

    向往爱情、未婚生子的吴俪梅却在婚后陷入家庭主妇的围城中,似乎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也没有过上婚前期盼的“崭新的生活”。

    吴俪梅提出自己想去找工作,却被丈夫一次次忽视。对此,她的答案是:“你不爱我,但我要爱自己。”因此,即便丈夫顾康旗没有出轨,她也毅然选择离婚,走出“围城”。

    从小到大,吴俪梅都是女儿最铁杆的拥趸。不管是小时候和顾云苏一起向嚼舌根的邻居泼水,还是哪怕吵着架都在捍卫女儿的创作自由。

    吴俪梅身上追求独立的精神和坚强勇敢的内核时刻闪着光,在一些人眼中,她是一位无懈可击、近乎完美的母亲。

    当城市画报将“你认为吴俪梅是完美妈妈吗”这个问题抛给吴越时,她并不认同这个说法。

    “从演员的角度来说,我只会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吴俪梅我演得是不是真实的,。而‘完美’这个事情,就留给观众去回答。因为一个完美的人,没有任何缺点的一个人,在一部影视剧作品里面是非常难塑造的,因为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人。”

    对吴越来说,吴俪梅是自己30年演戏生涯一份“意义非凡的礼物”究其原因,她说“吴俪梅这个角色,应该是我这几年演的这些人物里面最春光明媚的一个角色。”

    因此,与其用完美与否来定义一位母亲,不如就用吴越提到的“春光明媚”来概括吴俪梅——

    春光明媚的“她”决定爱自己,不愿意依附任何人;

    春光明媚的“她”独自将女儿养大,愿意为另一位女性胡芸喜伸出援手;

    春光明媚的“她”,在48岁也有勇气成为一个高龄产妇。

    这样的春光明媚并不困在“吴俪梅”体内,更在受她影响颇深的顾云苏身上,就如剧中台词说的那样——

    “那一年,我妈也是28岁,尽管我们的选择截然不同,但说不好哪里,我们就是有一点相像,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人生都足够笃定。”

    吴俪梅与顾云苏这对母女,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活在同温层里。

    当周雨彤被问道,母女俩之间最大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她直言:“她们都勇敢地为自己人生的每一次决定买单,虽然有些任性,虽然有些不成熟,但是她们足够笃定。而她们最大的不同,只是她们在不同年代的经历和际遇不一样,所以梅梅更加地柔情,或者是更加地温和,顾云苏可能就会更加地炸毛,更加直接。”

    顾云苏的“易炸毛”体质几乎贯穿全剧,在“精神状态遥遥领先”的表象之下,其实是她足够尊重自我。

    职场上,男友秦宇轩既是她的伴侣又是直属上司,在他有意无意地帮衬下,刚刚晋升小组长的顾云苏宛如一颗明日之星。可当得知男友在未与她商量的情况下,擅自做了“带她高就”的跳槽决定时,她做出了爱情工作皆可抛的决定,提离职、说分手,为自己争一口气。

    一句“不是自己挣的,我一样都不要了”,成了两代人的人生宣言。

    母女二人,虽然是两代人,但她们都面临着“独立”与“依附”之间的矛盾,决定从爱自己开始,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崭新的生活。

    “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女儿收拾”,反之亦然

    母女俩的第一次冲突就发生在女儿的第一次求援上。顾云苏向妈妈坦白裸辞,表示想去妈妈家住时,吴俪梅内心的着急和担心一涌而上,可嘴里的话却是“你搬来和我住,你觉得合适吗?”

    从女儿视角来看,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强烈的被抛弃感,而在妈妈看来,这或许是口不择言的慌乱。城市画报将“如何演绎长满尖刺、互相伤害的情节?”抛给了主演。

    周雨彤表示:“妈妈的角度是觉得你怎么把日子过得一团糟,心急然后说出这句话;但顾云苏伤心的是妈妈有新家了,你不要我了,你有新宝宝了,不要旧宝宝了,两个人话里说出来的那个字,角度和理解完全不一样。”

    这样的言语交锋不过冰山一角。周雨彤告诉城市画报:“作为演员,我们当然知道(台词)说出来是不妥的,可是当要去推动剧情,要推动人物关系时,必须要去敢于伤害自己的角色,这种伤害是有必要的。没有这个伤害,角色就没有办法成长。”

    因为足够熟悉,所以知道怎样说话能够精准地踩在对方的雷点上。但和无尽的沉默相比,正是这些“不妥”的话,一点点揭开伤疤,又加快了母女关系的愈合。

    但其实小时候,小顾云苏和青年吴俪梅的爱是用话语表达出来的。小顾云苏会给妈妈写诗,说自己是用星星换来的妈妈,也会在作文里赞美妈妈。

    母女二人关系的转变是有迹可循的,周雨彤在采访中表示:“小时候我们都还是很会表达感情的,长大后走到社会,妈妈也重组家庭了,交流和沟通没有之前那么频繁。一旦不沟通,那两个人就对彼此产生了误解。而且,‘爱’这个字就是这样,你老不说,老不说,就忘了该怎么说了。”

    顾云苏长大后,吴俪梅组建了新的家庭,母女之间的爱在心中,但常常词不达意,取而代之的日常是放狠话和鸡飞狗跳。

    采访中,吴越直言“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女儿收拾”这句话能够很好地体现母女关系,“而且能以此类推,就是‘每一个女儿也有自己的母亲收拾’,《180天》里的母女关系是非常健康明亮的。大家都是热着去表达,因为冷暴力可能是最伤人的。”

    无论关系是平和还是“热热闹闹地吵”,偏偏就是这样的母女,最能够“治住”对方。

    知道女儿的编剧梦,妈妈默默帮女儿整理素材,为她引荐人脉,争取机会;

    女儿知道妈妈很看重腹中的新孩子,嘴上骂骂咧咧,却依然承担了母亲住院养胎时的全职护理工作。

    剧里所重启的,除了各自的人生,更是一段“破镜重圆”的母女关系,既不是刻板印象中“母亲就该无条件地爱孩子”,更不是“势成水火的原生家庭”,而是一种看似不那么黏糊的爱——

    “也许更像朋友或者是闺蜜,它是一种可能我不理解你,但是我愿意去试着尊重你、了解你的关系。”周雨彤形容道。

    纠缠又对抗、平和或矛盾的母亲和女儿,爱在心里,口却难开。正是在180天这个契机里,她们重新感受到不同形式的“爱”的表达。

    学会“爱自己”,学会“表达爱”,才能用更温柔坚定的姿态拥抱自己和爱的人。

    像春光明媚的吴俪梅一样爱自己;

    像独立勇敢的顾云苏一样表达爱;

    像这对“破镜重圆”的母女一样,收获大家都舒坦的人生。

    重启表达爱的能力,什么时候都不算迟。

    雨衣、林依敏(实习生)

    责编吴耀锋

  • 《180天重启计划》:一部女性家庭情感的“互文式”寓言

    作者:吕帆,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

    “我还能不能再做一回你的孩子?”

    这句台词来自近日热播的《180天重启计划》首集,将现代女性家庭情感的“软肋”与“铠甲”刻画得细腻而犀利。作为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平台播出的第四部李漠导演的作品,此次聚焦一对母女的“再相逢”:失业失恋的90后顾云苏(周雨彤饰)与意外怀孕的70后母亲吴俪梅(吴越饰)在陪产的180天中贴近彼此的生命,从互不理解到共同成长。

    在剧集满满的细节与情感之外,若靠近其女性故事的内核、走进温情叙事的肌理,《180天重启计划》还从“时间”“空间”“心灵”三个层面构建起了与同类题材有差异化的创作理念与内涵呈现。

    时间:更精巧的“代际故事”

    从时间维度看,剧集以母女的180天相处作为主线。在陪产也是陪伴中,代际关系完成了从“被困”到“解脱”再到“重新出发”——题名中的“重启”,既是目标,也是过程。

    谈到亲密关系,国产剧集的视角往往偏于横向、向下,突出为聚焦婚恋、育儿等主题,向上的代际关系往往被忽略了、老人这一社会重要形象更是经常被符号化。这虽有平台和主创对剧集市场的实际考量,但亲密关系从来不是单纯的“伴侣议题”,恰如心理学所告知的:“如果说离开原生家庭是人的第二次出生,那么,建构亲密关系就是长成全新自我的最好也最难的路径。”

    《180天重启计划》的创新或回归正在于此:它既展现母女关系,呈现“原生家庭”的来龙去脉,也聚焦两代人28岁的“第二次出生”,以爱恨情仇和个体成长,归于都市情感的“最大公约数”。但剧集的特点在于:它没有靠关系和代际的裂缝营造冲突与危机,而是主动地颠覆传统家庭剧中“母亲照顾女儿”的刻板模式,刻画了一组“非典型”的代际关系。

    首先,身份反转带来了戏剧张力。顾云苏在不情不愿中成为母亲的陪产护工,为戏剧带来了可能性、趣味性。剧集延续李漠导演善于营造氛围、刻画细节的手法,营造出种种心照不宣的小趣味、小尴尬、小共鸣,嘴角带笑又偶有启迪的轻喜剧风格,让观众得以在轻松愉悦的代入感中,突然被击中、感动、领悟。

    其次,日常语境提供了丰富可能。顾云苏要学习的“关系课题”不仅指向母亲,还包括同住一个屋檐下不甚相熟的继父、无血缘关系的弟弟、渴望破镜重圆的生父,甚至包括母亲的原生家庭、往日伤口与新的危机。日常生活的多个维度渐次展开,观众也更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认同和体味。

    最后,个体差异展示出沟通要义。母女两人的个性看似迥异,顾云苏叛逆张扬,吴俪梅温润坚定,女儿更是靠一场“口嗨”开启了整个故事。但无论面对职场困境或家庭矛盾,她们仍有耐心和能力去寻得理解的可能。正因代际沟通本是一场无法定输赢的“无限游戏”,“双方博弈”与“自我革新”才会借助一次次心与心的触动、一场场经由打磨的沟通,让亲密关系不断生成新的枝叶,庇护乘凉的人们。

    空间:另一种“穿越形式”

    如果说时间为观众带来了“历时感”,空间则提供了“穿越感”。这当然不是指主人公具有穿越时空的超能力,而是导演如一名称职的导游,不断以插叙、跳切的叙事方式,引导观众往返于母亲与女儿的人生现场。

    但不同于常规的双线叙事,《180天重启计划》不仅意在交代来龙去脉、丰富人物形象,更要让“空间”撕裂人生、“裂缝”见证成长。以吴俪梅为例:作为家庭主妇,28岁的她羡慕职场女性,想走出相夫教子的小天地,去求学并从事一份“体面点的工作”,丈夫却无动于衷,只觉得“奔三的人还读什么书?”吴俪梅的抉择是跨过这条鸿沟,即便一地鸡毛、何惧一无所有;而当48岁的她因怀孕再次步入人生新阶段时,当年的吴俪梅摆脱婚姻追求独立的“出走”,与顾云苏在迷失中重启生活的“回归”,形成了“一门之隔”的两个空间——既是家门,亦是心门。从此角度看,剧集延续并拓展了“娜拉出走”的意义与价值,并赋予了当下的新义。

    两个空间、两种心态、两份思量,通过两代人在28岁的困境映照,两人最终完成了成长与救赎的主题。这对不时争吵又密不可分的母女组合,既展现出关系中的复杂微妙,又暗含血缘中的坚不可摧。虽然她们总在碰撞甚至争吵,但从靠近与弥合中偶得的“灵犀一瞬”,方如雪夜煮茶的静谧、似围炉夜话般亲密,却只会发生在千帆阅尽、风雪夜归之时。《180天重启计划》以铺陈多条时空线的“笨功夫”,只为让这种难以言传的感性时刻灵巧地发生,心开悟解。

    心灵:不一样的“女性议题”

    当理解了母女间“互文”式的困境与应对,社会议题的现实映射便自在其中。剧集直指女性群体在不同年代中面临的恒久议题,如职场困境、大龄女性婚育焦虑、重组家庭问题等,通过吴俪梅和顾云苏的“个例”,给予观众“爱自己最重要”“我的价值由我创造”等的“共情”,并鼓励女性勇敢追求自我价值,在事业、生活与感情等等维度,为自己提高“可行能力”的下限,从“想要被爱”的桎梏中逐渐认识到: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是“我之所以为我”的体现。恰如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说:“世间最有意义的行为不正是不求回报地付出吗?这种行为的回报不来自他人,而来自我们自己。”

    于是,故事开头顾云苏救命式的呼喊——“我还能不能再做一回你的孩子”——便与故事的最终走向产生了意义的升华:爱是主动地“站进去”,而非被动地“坠入”;不要怕人生“出现问题”,但要审慎地对待“回避问题”。

    论至此处,我们可以更明晰地看到主创们的另一层着力:它尝试将冰冷的“议题”回归一种善意、温和、向前的气质。若以纵观的视角——而非某个片段——去看待这部剧集,很多主题其实已悄然变化,比如从“女性成长”到“共同成长”,从“自我救赎”到“彼此成全”,从“个体独立”到“代际相融”。因为议题常新、无常在,但生活理应继续向前。

    “人的心灵是一座花园,不耕耘就会杂草丛生”,《180天重启计划》在当下社会环境的价值,恰是它希望从心灵给予建议,让爱意弥合裂痕。正如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学派所主张的:人生来就是为了建构关系,我们需要通过外部关系才能见证自己的存在,更能重塑自己的存在;而亲密关系的终结解法,总是有关“看见自己”,进而“成为自己”。

    180天,并不长,愿人人都有一段这样的时光。

    来源:光明网

  • 《180天重启计划》大结局,用讽刺喜剧的方式,对生活进行美化

    2月27日,电视剧《180天重启计划》付费直通大结局。都是花钱看过大结局的,所以,老编我说话可以豪横一点儿了。这部电视剧,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类型比较独特,不失为观众们茶余饭后能看的作品。

    知识女青年的生活叙事。

    这个是优点呢,还是缺点呢?需要辩证着看。这部电视剧,提供的是知识女青年对于家庭生活的世界观。剧作最为闪光的地方,也是这一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曾经的电视剧《小敏家》——那部戏,提供了小资人群的生活价值观。这些电视剧,都是既定观众群体向往的生活。

    看《180天重启计划》,就是看知识女青年对于生活的向往。所以,这部电视剧重要的不是主线故事,相反,这是最不重要的,是从开局就已经能够让大家看到大结局的。它真正重要的,是生活当中各种琐碎事情出现之后,两位女主们提供的生活价值观。很多女性,看完了这部电视剧,会向剧作当中的两位女主学习。

    讽刺喜剧,是这部电视剧重要的叙事手法。

    这部电视剧作品,在日常生活桥段的处理当中,用了不少讽刺喜剧的手法,尤其是母女之间互相揶揄的内容,这是较为讨巧的方式。知识女青年们互相揶揄,当然是有吐槽大会的快乐感在里边的。更早时候,《编辑部的故事》也是知识青年们的互相揶揄,只是,那部戏,更多的是男性知识青年的。

    《180天重启计划》属于小揶揄和大帮忙,最终建树了一个想象出来的美好家庭。这种美化,我们需要辩证着看。好的一面是,这样的生活,就是很多女性向往的生活。不太好的一面则是,这样的生活,依旧不是地面上的生活。

    美化生活,还是白描生活?

    《180天重启计划》属于真正的美化生活,主角们虽然也有一些波折,但最终的人生走势是幸福的。同样的故事,如果用白描的方式去写,呈现出来的,可能就是不幸福。比如说,女主角离婚缘由探究,这部戏,就美化了不少。如果硬搞白描,那女主角的前夫,出轨,家暴都可能出现。

    再比如说,大龄未婚的青年女主,找到优秀的白领男医生,也是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不美化的话,这部戏白描着写,则可以是,女主角被前男友抛弃,没工作,没收入,靠小说画大饼,搞对象方面,只能搞二婚的。这些,要是白描手法端给观众,观众们肯定会憋屈的。电视剧喜欢美化生活,严肃文学反之。

    对男性有过分的美好想象力。

    如果硬要说这部女性创作者为主体的作品有什么不妥帖的地方的话,那便是,这部戏,对男性建立了过分的美好想象力。在该剧当中,即便是老年前夫哥、青年前男友,都处于反派位置上,但也没那么反派,都是正常人,甚至于是有情有义的人。而该剧当中,李叔、男医生、李叔儿子这三位男性,则是典型的美化处理的角色。这样的角色,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太容易存在。

    所以,部分女性观众,不宜对这部电视剧信以为真,很多男性,能够做到前夫哥和前男友那个水平上,似乎就应该给及格分数了。像李叔那样的好男人,我承认,可能会有,但真的不多。尤其是形成电视剧之后,出现的角色美化问题,需要直面一下。女性不宜因为这部电视剧,就对男性有过分期待。毕竟,这部戏,是女性创作者的一次造梦。

    性格不合便离婚,这事儿要谨慎。

    剧作当中,帅气男主医生和前妻离婚的原因是,性格不合。这事儿,在这部电视剧当中搞得蛮牵强的。自由恋爱,婚后发现性格不合,这是强词夺理了。对于女性观众而言,应该对这个剧情,辩证思考。夫妻性格不合,就必然离婚吗?当然不是。相反,夫妻关系,是互为驯化的宠物关系。男女两性,都应该在婚姻关系当中,多互相驯化,而不是,立马就有。(文/马庆云)

#现代都市 #周雨彤 #吴越 #刘畅 #耿乐 #何洛洛 #陈明昊 #朱茵 #韩东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