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探1900》为何是1900,1900年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唐探1900》电影正在热映中,可是让我比较好奇的是,为什么是1900,这个年份世界上到底发生了哪些大事?请诸君与我一起看看吧。 中国:内忧外患下的动荡岁月 1900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黑暗岁月。这一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刺向了早已千疮百孔的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伤害。 1894年 甲午战争满清政府战败,天朝上国的梦境彻底破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拥护皇权的知识分子发起维新变法试图强国,可惜不到百日便宣告失败,剩下拥护皇权的百姓则组成 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旗号,反对外国侵略和教会势力,试图将洋人赶出中国,迅速从山东地区扩散到整个华北地区。深受威胁的列强们以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为由,悍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5月底6月初, 八国联军的 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 天津乘火车开到 北京,进驻 东交民巷。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多达24艘集结 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联军达2000余人。6月10日, 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廊坊之战就此爆发。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 大沽炮台,7月14日天津沦陷。8月4日,联军自天津出发,先后攻占 北仓、 杨村、 河西务、 通州等 战略要地。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北京城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惧之中,8月15日凌晨, 慈禧太后和 光绪皇帝仓惶出逃,丢下满城子民,任由外敌欺辱,这是满清政府第二次丢弃京师逃跑。 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闯进皇宫、王府、官邸和民宅,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财宝洗劫一空。 颐和园中的奇珍异宝被掠夺殆尽, 圆明园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仅存的一些建筑也被彻底摧毁。据记载,当时的北京城“城内尸积如山,无人掩埋”,“繁华的街市变成了一片废墟”。 1901年9月7日, 清政府被迫与西方11国代表签订了《 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需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 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这就相当于在中国的首都建立了一个“国中之国”,中国的主权遭到了严重的侵犯。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 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这使得中国在军事上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国防安全荡然无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浩劫,它让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国家主权丧失殆尽,中国彻底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中满清政府的作为彻底打破了人民对于满清政府的幻想,自此之后再无扶持 满清政府的势力。满清政府向列强11国宣战,结果是在1900年6月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 张之洞、两广总督 李鸿章和闽浙总督 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 盛宣怀、 山东巡抚袁世凯,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史称东南互保。自此满清政府失去了对中国南方的控制权,中央政府名存实亡,进入灭亡倒计时。 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新国家的诞生 1900年,腐朽落后的满清政府灭亡的丧钟已然敲响,王朝灭亡不过时间问题。1900年,却有一个国家诞生, 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 昆士兰、 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和 塔斯马尼亚,决定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澳大利亚联邦正式成立。 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响应 英国政府召唤,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这场 侵华战争不仅是澳大利亚殖民军的首次 亚洲之战,更是澳大利亚联邦的首次海外军事行动,战后丰厚的回报使得澳大利亚的发展得到启动资金。 1770年, 英国航海家 詹姆斯・库克抵达澳大利亚东海岸,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此后,英国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最初主要是作为流放囚犯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英国移民来到澳大利亚,殖民地逐渐发展壮大。到了19世纪,澳大利亚的各个殖民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如 贸易壁垒、交通不便、国防安全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共同发展,澳大利亚的有识之士开始倡导建立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 1891年,澳大利亚各殖民地代表在 悉尼召开会议,讨论联邦宪法的制定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协商,1900年7月, 英国议会通过了《澳大利亚联邦宪法》和《不列颠自治领条例》,批准了澳大利亚的联邦计划。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正式宣告成立,约翰・霍普伯爵就任第一任 总督,爱德蒙・巴顿成为第一任联邦总理。 澳大利亚联邦的成立,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澳大利亚从一个分散的殖民地联盟,转变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为澳大利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联邦政府的成立,使得澳大利亚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法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澳大利亚联邦的成立也加强了澳大利亚在国际上的地位,使其能够以一个统一的国家形象参与国际事务。 英国:《爱尔兰自治法案》 190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爱尔兰自治法案》,这一事件在英国和 爱尔兰的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爱尔兰人民争取自治的长期斗争,也揭示了英国在处理殖民地问题上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爱尔兰与英国的关系源远流长,自12世纪以来,爱尔兰就一直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爱尔兰人民始终没有放弃争取独立和自治的努力。19世纪,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爱尔兰的自治运动日益高涨。1886年,英国自由党领袖 威廉・格莱斯顿提出了第一个《爱尔兰自治法案》,但该法案在议会中遭到了 保守党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通过。 1900年,英国议会再次讨论《爱尔兰自治法案》。这一次,法案在议会中经过了激烈的辩论和投票,最终获得了通过。然而,该法案的实施却面临着重重困难。爱尔兰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分裂,北部的阿尔斯特地区主要是新教徒,他们反对自治,担心自治会使他们受到天主教徒占多数的南部地区的统治;而南部地区的天主教徒则强烈支持自治,他们渴望摆脱英国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英国国内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保守党坚决反对《爱尔兰自治法案》,他们认为这将削弱英国的统一和实力;而 自由党虽然支持法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由于这些原因,《爱尔兰自治法案》虽然通过了,但却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直到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政府为了集中精力应对战争,暂时搁置了《爱尔兰自治法案》的实施。战争结束后,爱尔兰的局势更加复杂,民族独立运动进一步高涨。1921年,英国与爱尔兰签订了《 英爱条约》,爱尔兰南部26个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权;北部6个郡则继续留在英国,组成 北爱尔兰。1949年, 爱尔兰自由邦宣布成立共和国,脱离英联邦。 美国总统大选: 麦金莱的连任 1900年,美国迎来了又一次总统大选。这一年的大选,不仅是两位候选人之间的政治较量,更是美国在世纪之交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的集中体现。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时期。在经济上,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危机的威胁。在社会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国际上,美国开始积极参与海外扩张,与其他列强 争夺世界霸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 共和党的威廉・麦金莱和 民主党的 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麦金莱是时任总统,他在第一个任期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如提高关税、稳定货币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起色,也为他赢得了不少选民的支持。他还积极推动海外扩张,发动了 美西战争,使美国获得了 菲律宾、 关岛和 波多黎各等殖民地,进一步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布莱恩则代表了民主党的激进派,他主张实行自由银本位制,以增加 货币供应量,缓解农民和工人的经济压力。他还强烈反对美国的海外扩张政策,认为这违背了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布莱恩的主张得到了许多农民和工人的支持,但也遭到了东部商业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 最终,麦金莱凭借着他在经济和外交上的成就,以及共和党的强大支持,成功连任 美国总统。麦金莱的连任,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美国继续推行海外扩张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而这位总统麦金莱也是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偶像。 第二次布尔战争:殖民扩张的冲突 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英国同 荷兰移民后代 阿非利卡人建立的 德兰士瓦共和国和 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 南非领土和资源,爆发了第二次布尔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规模较大的一场 局部战争,它不仅对南非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7世纪,荷兰人开始在南非建立殖民地,他们的后裔布尔人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民族之一。19世纪,英国势力逐渐渗透到南非,与布尔人在领土、资源和政治权力等方面产生了激烈的冲突。1867年, 奥兰治河地区发现钻石,1884年,德兰士瓦共和国又发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南非成为了英国和布尔人争夺的焦点。 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1899年10月,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 保罗・克留格尔要求英军撤离德兰士瓦边境,遭到英国政府拒绝。随后,布尔人对英宣战,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布尔人凭借着熟悉地形和擅长骑射的优势,采取了灵活的游击战术,给英军以沉重打击。然而,英国毕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国不断增兵南非,逐渐扭转了战局。1902年,布尔人终于在英国的强大压力下屈服,双方签订了和约,英国吞并了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 第二次布尔战争改变了南非的社会结构,布尔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削弱,而英国则进一步加强了对南非的统治。对于英国来说,这场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在国际上陷入了孤立的境地,进一步削弱了英国的霸权。大量调兵增援,使得英国各殖民地陷入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极大地削弱了 大英帝国的全球统治力。 科技发展:改变世界的力量 1900年,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这些突破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 无线电技术方面, 意大利科学家 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大西洋的 无线电通信。这一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在此之前,人们的通信主要依赖于有线电报和邮政系统,速度慢且受地理条件限制。马可尼的发明,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远距离通信,促进了 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和全球合作的发展。从此,世界变得更加紧密,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迅速,这为后来的 全球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汽车工业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重要进展。 德国的 戴姆勒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驱动汽车,这一发明标志着汽车技术的重大突破。四轮驱动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它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路况,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和稳定性。汽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它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钢铁、橡胶、石油等,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电影产业在1900年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 法国卢米埃兄弟展示了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这一发明标志着电影产业的诞生。活动电影机能够将一系列的静态画面快速播放,形成动态的影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电影的出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它能够记录历史、传递思想、表达情感,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医学领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德国细菌学家 罗伯特・科赫发现了 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这一发现为治疗结核病奠定了基础。在当时,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死亡率极高。 科赫的发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结核病,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他的研究成果也为后来的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整个医学领域的进步。 终章 1900年的世界,重大事件频发,这些事件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新的全球格局。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加剧。第二次布尔战争的爆发,暴露了英国在殖民扩张中的困境,也让其他列强看到了英国的衰落。德国、美国等新兴强国开始挑战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殖民地人民的 民族解放运动也在1900年前后兴起。在中国,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力量,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在非洲和 拉丁美洲,许多国家也开始了争取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这些斗争逐渐动摇了帝国主义的 殖民统治基础。 回顾190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的教训。 国家实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重要保障。1900年的中国,由于国力衰弱,在面对列强侵略时无力抵抗,只能任人宰割。这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和话语权,确保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国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各国之间既存在着合作,也存在着竞争和冲突。在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利益,不惜发动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看似强大的帝国一不小心陷入战争的泥潭也会走向衰落,再落寞的国家也能在绝境中爆发出新的希望。 1900年虽然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但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教训依然值得我们深思。通过对这一年历史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
打破13项影史纪录!看懂《唐探1900》8个细节,才知是我孤陋寡闻
没想到,2025年春节档大幕一拉开,就连着上演了“一连串意外”。 首日票房创造了新纪录, 联想近期市场严寒,这么猛确实让人不敢想。 更令人诧异的是,6部电影重装上映,6部大片中,表现最出乎意料的,就是《唐探1900》。 不仅将故事放到了120年前,就连 王宝强、 刘昊然两位主演的角色风格,都进行了对调。 目前累计票房已经突破了15亿, 猫眼评分9.6,稳稳站住第一梯队。 看完整部影片,皮哥最大的感受是,《唐探1900》是一部需要“细嚼慢咽”的电影。 快节奏的剧情下,其实藏着不少片方用心设计的伏笔、 隐喻和彩蛋。 有些细节伏笔,甚至要二、三刷才能注意到。 01、协盛堂和白轩龄 《唐探1900》的故事背景,被搬到1900年的美国 圣弗朗西斯科(又叫 旧金山、 三藩市) 唐人街。 熟悉历史的网友肯定知道,这一年发生了不少大事件—— 义和团运动失败, 八国联军攻陷 北京, 慈禧带着 光绪帝仓惶出逃,最终于1901年9月7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 时局混乱,身处大洋彼岸美利坚的华人,也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影片背景的1900年, 旧金山唐人街正爆发了引起恐慌的 鼠疫事件,当地华人因此遭到驱逐和隔离。 在这样的动乱下,当地华人只能选择抱团取暖。 片中出现的协盛堂,就是这样一个由旧金山当地华人集结而成的社团,历史上也真实存在。 周润发饰演的堂主白轩龄,历史上亦有原型,正是绰号“素鸭”的协盛堂大佬麦世荣。 02、一项特别的法案 电影中,以议员候选人格兰特( 约翰·库萨克饰演)为代表的白左政客,正努力推动一项法案。 这项法案其实起源于1882年。 这年5月6日, 美国国会通过了针对在美华人的《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 排华法案》)。 这项法案剥夺了那些华人移民的美国公民权,使其工作和生活都受到极大影响。 法案的有效期一开始是10年,但后来得到延续,且没有终止日期。 格兰特做的,就是推动其成为永久性法案。 偏不巧,格兰特的女儿爱丽丝和美洲原始部落酋长六手,惨遭传说中的“ 开膛手杰克”杀害。 白轩龄的儿子白振邦( 张新成饰演)成了嫌疑人,此案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 所以当影片中命案连续发生后,其不仅关乎到一个华人嫌犯的清白,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华人群体的命运。 03、一宗震惊世界的离奇悬案,破案时间太巧了 命案发生后,为了查清真相,替儿子洗清冤屈,白轩龄重金聘请 英国大侦探 福尔摩斯与其助手 约翰·H·华生前来调查此案。 福尔摩斯却把案件交给了他的中文翻译秦福(刘昊然饰演)。 到这里, 陈思诚又巧用了“开膛手杰克”案和世界闻名的虚构人物“ 夏洛克·福尔摩斯”。 “开膛手杰克”是发生于1888年8月7日到11月9日间, 伦敦东区的白教堂一带的“白教堂连续凶杀案”的凶手代称,此案中有五名女性惨遭凶手以残忍手法杀害。 《 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柯南·道尔爵士,正是当年负责调查案件的参与者之一。 但由于当时的侦查技术落后,此案历经137年一直悬而未破。 陈思诚把“开膛手杰克”和“夏洛克·福尔摩斯”都搬进电影里,还毫不违和,又巧妙融入了当时的大背景下,你不得不佩服他这方面的构建能力。 或许是陈思诚的有意为之,片中的“真凶”长着一张与现实中的理发师亚伦·柯斯明斯基高度相似的脸,在这里皮哥就不剧透了。 但当你看完影片,再去翻阅真实案件细节,确实会忍不住大呼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13日,英国警方才通过对附着在受害者衣物上血痕的 DNA分析鉴定,证明凶手是理发师亚伦·柯斯明斯基。 近百年的离奇悬案,由此告破。 一个13号破案,一个两星期后上映,你就说巧不巧吧。 04、陈思诚最爱用的“半熟演员” 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陈思诚拍电影,不喜欢用新人,也不爱用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演员。 他最爱用“半熟演员”。 这些演员有成名的角色,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需要有人背后推一把。 陈思诚就能够通过一个角色,帮助演员迈上一个新台阶。 之前已经有不少演员,通过参演他的电影,迎来了新的高峰。 比如《 唐探》第一部里的王宝强、 肖央、 小沈阳,以及《 消失的她》里的 朱一龙、 文咏珊。 这部《唐探1900》里,我们依旧能见到这样的“半熟演员”。 比如已经连续主演系列三部曲的王宝强和刘昊然。 这部里王宝强饰演的阿鬼,则来了个大反转。 不仅朴实,而且真诚,更不爱说假话空话,与“ 唐仁”完全是两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尤其他还有一段悲痛的成长史,也让阿鬼身上,有了一层悲剧色彩。 相反,刘昊然饰演的秦福,则与他来了个对调。 满嘴油舌,见到华人老大,还立刻认起了干爹。 看他挑眉逗眼,几乎就是“唐仁”附体。 但从观众反馈来看,陈思诚这通安排,确实还真赌赢了。 秦福这个角色“高智商”的那部分被削弱,“搞笑”的部分被增强,这就使形象显得更有亲和力,也更加立体。 阿鬼嗅觉灵敏,擅长尸检,且生存技能突出,是秦福身边最好的帮手。